关注瓷业遗产所链接的“文化-自然”基底,与近些年全球博物学的复兴若合符契,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曾著《博物志》(又译《自然史》),而中国古人也有编志异《博物志》的雅趣,结合景德镇的瓷业历史编制《景德镇瓷业博物志》——通过合力完成景德镇瓷业文化景观“百科辞典”的方式,将更广泛但长期缺位的“自然”弥合到传统上由文化遗产甚至仅由考古遗址主导的瓷业遗产话语体系中——而这一宏伟目标也已超出了单一学科、单一学者所能驾驭的范围,瓷业博物志多学科保护团队就此诞生。博物志保护团队组建后,发挥跨学科优势,引入新的文化介入方式,融合当地知识,激活社区参与,在实践中拓宽遗产保护的边界,通过教育、展览甚至传媒等手段,积极探索自然与文化、遗产与社区的关系及包容性发展的可能性。
瓷业博物志保护团队创立伊始,就得到了景德镇市申遗办的大力支持,得以深入各瓷业遗产点位进行参与式调研;团队还与在地文化运营机构景德镇湖田书院(Jingdezhen Hutian Academy)紧密协作,邀请、动员地方工匠、学者、居民通过数字技术记录各自视角下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瓷业文化景观,通过与遗产连结最紧密的公众的第一视角,记录瓷业遗址与建筑、瓷业矿产与地质、瓷业植物、生产工艺、民俗仪式等跨自然-文化要素,为建立瓷业文化景观认知与保护实践中的价值网络与阐释体系完成原始数据积累。与此同时,基于地方实际启动志愿者行动,用城乡漫步方式进行志愿者培育,发展遗产保护观察员和导赏员;团队还坚持项目导向,通过与当地社群的博物志工作坊和联合教育项目,提升对瓷业文化景观网络的认知,积极开展瓷业遗产主题展览和新媒体传播活动。
A Natural History of Jingdezhen: Documentation & Education Project on Porcelain Heri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