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业遗产研究与保护项目
Jingdezhen Porcelain Heritage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Project
博物志团队将三宝村内一座闲置的瓷匠住宅改造为“湖田书院”,作为景德镇瓷业文化景观的学习中心、湖田窑系杨梅亭窑遗址出发中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赋能中心,以书院复兴来推动博物志行动、遗产阐释和社区参与。“湖田书院”建筑更新利用立足村落历史建筑本体保护修复、结合传统建筑施工工艺保存和传承和当地废旧材料的循环使用与可持续利用等。博物志团队在湖田书院开展景德镇瓷业遗产教育、展览,提供社区活动空间,关照博物场景重建等。
书院复兴
数字技术
瓷业遗产保护与传承是项目的核心任务,数字技术应用于将包括瓷业历史文献与古籍图档、古地图的整理、挖掘,当地社区居民与工匠的口述历史调查,结合田野踏勘与建筑、遗址的测绘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与近景摄影及航空测量技术的遗产档案进行数字化,并结合众包式方法建立数字化的保护、运营终端。其中景德镇历史城区、小南河遗产片区、建溪河窑柴产运遗产片区是瓷业遗产最富集、类型最丰富的区域,数字化为遗产保护利用带来了新机遇。
艺术介入被认为是遗产活化的重要手段,瓷都作为世界手工艺之都是一座匠人之城、艺术之城,而博物志与大地艺术有天然的链接。从在三宝湖田书院做陶耕文化艺术季,到在景德镇古代瓷石重要产地创新开展“艺术乡建在长明”活动、在景德镇古代瓷业重要矿产地和产瓷地举办大地艺术展,再到景德镇古代瓷业重要窑柴产区开展“发现礼芳‘柴’艺”活动,一次又一次用艺术手法讲述文化遗产鲜为人知的故事。
艺术介入
描述
项目核心价值
Core Value
描述
描述
学术史溯源
History of Research
1900-1982
20 世纪之初,古陶瓷研究尚处在古董鉴赏、文献考证的旧模式,此风至迟在元代末年已形成,其时社会上已有收藏、鉴赏前代瓷器的风气。陶瓷文献研究可上溯至清代,清代的《陶说》、《陶冶图说》、《景德镇陶录》等作品的出现,使得陶瓷研究开始成为一个专门领域。在古瓷鉴赏传统影响下形成的古陶瓷研究专书中,《陶雅》和《饮流斋说瓷》最负盛名。
1920年代,现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以陈万里(1892-1969)、叶麟趾(1826-1887)为代表的陶瓷学者,开始了针对古代瓷窑遗址的调查研究,是中国本土陶瓷考古之滥觞。1930 年日人大谷光瑞、小山富士夫、美国汉学家葛维汉(David Crockett Graham)、英国学者白兰士敦(A.D. Brankston)等国外学者在中国也开展了窑址调查,掀起各国研究中国陶瓷的热潮。
1937年,英国陶瓷学者白兰士敦(A.D. Brankston)借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访问之机来到中国景德镇湖田窑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于次年出版《明初景德镇瓷器》一书刊布了湖田窑遗址调查情况,推测窑址年代早到宋代,将所采集到的精细白瓷及青花瓷介绍到了欧洲,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学术影响,掀起英、美、日各国研究永宣青花瓷的热潮。
1950-1982 年,陶瓷窑址的调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在 19 个省市自治区的 176 个县市发现了窑址,陶瓷窑址发掘工作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对耀州、磁州、钧、龙泉、吉州等代表性瓷窑遗址开展了系统调查和主动发掘。1982年,由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的《中国陶瓷史》出版,此后,古陶瓷研究对象及研究主体多元化,研究队伍从收藏家、考古文博工作者,扩大到硅酸盐化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等,逐渐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局面。
1965年中日古陶瓷学者考察杨梅亭窑址合影
右一为刘新园先生,右四为冯先铭先生
右六为长谷部乐尔,左四为小山富士夫
描述
描述
描述
叶麟趾先生
陈万里先生
1983-2010
描述
1980年代开始,瓷业遗产研究进入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等学科视野中。早在1982年,董鉴泓先生编著并出版的第一本中国城市建设史教材《中国城市建设史》,就将景德镇作为瓷业城市的典型案例加以介绍。1996年阿尔弗雷德·申茨(Alfred Schütz)出版的《幻方——中国古代的城市》(The magic square - cities in ancient China)以总体性视角、分类型讨论中国历史城市空间的著作,也将产业城市景德镇作为中国历史城市中独特而不可或缺的类型。
最早体现瓷业遗产保护思路的规划方案源自1985年版《景德镇市总体规划》。但较为完善的历史城区保护规划,是2002年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德镇市城市规划局制定的《景德镇老城区保护整治和更新详细规划》,其中开展了非常扎实的实地调查工作,划定了重点保护区、建设控制区、推荐了历史建筑,并制作了包含361处对象的历史建筑调查表。2014年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景德镇瓷业文化遗产保护总体规划》拓展了景德镇瓷业遗产的内涵,搭建了系统性研究框架。
2011-2023
景德镇位于中国江西省,是中国乃至世界瓷业的中心城市,在城市建设扩张与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瓷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迫切需求。
景德镇瓷业遗产项目开始于2011年,贺鼎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当时瓷业遗产在城市建设和盗挖威胁下保护形式严峻,他采用文化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口述历史学等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在收集古地图、志书、瓷业文献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踏勘和口述历史调查,深入阐释了景德镇老城瓷业遗产的系统性价值和单元形态结构,涉及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产业空间和信仰礼俗等,建立了包括作坊、窑址、商行、民居、码头、会馆、祠庙等在内的遗产清单。以瓷业物质遗存为催化剂,项目同时调查了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身份认同、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等议题。在经过6年博士研究课题之后,该项目于2017年拓展至乡村瓷业区域--乡村瓷业遗产涉及瓷土矿业、窑柴业、窑业和陶瓷贸易等类型的村落120多处。
致力于通过系统的文化景观研究,构建自然、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交织的遗产网络,通过保护工程、活化利用与文化传承工作,在地方工匠、陶瓷艺术家、文化学者和城市管理部门之间建立桥接,赋能并激活当地社区。
描述
景德镇瓷业遗产项目Porcelain Heritage-Jingdezhen Project是在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传统瓷业聚落空间形态、演变机制与保护利用研究——以景德镇为例》(2018-2021)支持下进行的。在本项目的更早阶段,项目获得了清华大学张杰教授主持的江西省重大课题《景德镇基于遗产资源的文化创意街区和城市休闲功能区建设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城市历史景观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支持。我们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江西省社科联合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在本项目中,景德镇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给予诸多支持,其研究生暑期实践项目、专家咨询建议、学术论坛会议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我们深表感谢。历史文献资料与古籍图档的获取,感谢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景德镇市档案馆、首都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哈佛燕京图书馆(Harvard–Yenching Library)、哈佛大学地图图书馆(Harvard Map Collection)。我们诚挚感谢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景德镇市文旅局、景德镇市申遗办公室、景德镇老城办,在实地调研中给予的支持与便利。
我们的伙伴
  • 业务领域

    业务领域

  • 荣誉证书

    荣誉证书

  • 加盟我们

    加盟我们

  • 招聘英才

    招聘英才

科技、创新、绿色电能
智能、保护、安全电力
  • 关于大唐
    珠海作为全国电力行业的精英聚集地,大唐智能电气屹立其中!大唐智能电气在珠海建立研发、生产基地,每年几万只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是消防电气和电力电气产品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提供专业智慧能源平台的服务和建设。
  • 关于大唐
    珠海作为全国电力行业的精英聚集地,大唐智能电气屹立其中!大唐智能电气在珠海建立研发、生产基地,每年几万只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是消防电气和电力电气产品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提供专业智慧能源平台的服务和建设。
科技、创新、绿色电能
智能、保护、安全电力
  • 关于大唐
    珠海作为全国电力行业的精英聚集地,大唐智能电气屹立其中!大唐智能电气在珠海建立研发、生产基地,每年几万只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是消防电气和电力电气产品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提供专业智慧能源平台的服务和建设。
科技、创新、绿色电能
智能、保护、安全电力
  • 关于大唐
    珠海作为全国电力行业的精英聚集地,大唐智能电气屹立其中!大唐智能电气在珠海建立研发、生产基地,每年几万只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我们是消防电气和电力电气产品技术与服务提供商,提供专业智慧能源平台的服务和建设。
科技、创新、绿色电能
智能、保护、安全电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