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业遗产研究与保护项目
Jingdezhen Porcelain Heritage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Project
活动与展览
Events & Exhibitions
描述
去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UNESCO Multisectoral Regional Office in Bangkok)公布2023年活态遗产课程计划评选结果,本项目组递交的教案《中秋节烧搭太平窑的传统民俗(The folk custom of building the Peace Kiln for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n Jingdezhen, China)》,获“活态遗产教案竞赛奖”。活动邀请亚太地区的教育工作者通过提交融合活态遗产的创新教案来展示遗产教的创造力和教学专业知识,共有23个亚洲国家96所学校参与。该教案与其他24份教案从146份教案中脱颖而出,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嘉奖,并将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活态遗产和教育交流平台上展示。
2024年6月,在自然与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瓷业博物志团队与景德镇市申遗办在景德镇市浮梁县礼芳村四甲祠堂联袂策划《礼芳窑柴记——一部人与山水的交响》学术展览活动。瓷业博物志团队立足“空间”,深耕“文本”,结合长期的在地调查与学术研究,将团队学术研究成果以“常民的话语”展现在公众面前。展览活动以山林、聚落、人物、遗迹四个核心篇章,运用文本、图式、视频、绘画、器具实物、古籍碑刻等多元载体及交互方式,呈现了礼芳窑柴聚落的历史生活主题与活态文化遗产。展览内容深度挖掘了礼芳村护境共存、与地共融的山林聚落体系,解读了礼芳窑柴历史的传统经济与经管模式,生动地阐释了礼芳村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的传统人居智慧。
描述
杨梅亭窑址及湖田古窑址,以高品质的宋代影青瓷产品而知名,我们在展览活动中再现并传承这一陶瓷技艺与文脉,围绕宋代影青瓷进行策展,在斑驳的墙面、坍圮的墙垣前,展示宋代影青瓷的古窑瓷片及当代产品,这些当代产品由当代景德镇匠人研发、探索和复烧,由此传承宋代影青瓷工艺,传递传统审美意趣,传播传统瓷业文化。
描述
整理景德镇瓷业书籍、文献,在景德镇湖田书院面向社区提供书籍借阅服务,实现瓷业文献开放共享。景德镇市图书馆调拨陶瓷类图书700册,授权电子图书查询平台,将景仰书院设点为景德镇市图书馆流动图书站。
描述
艺术介入
Art Intervention
2024年6月,瓷业博物志团队、景德镇市申遗办、礼芳村村委与蛟潭中心学校开展了“窑柴炭画 助力申遗”趣味炭画绘画创作活动。绘画创作活动的小画家们以窑柴块作为“画纸”,以木炭作为“画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绘制了自己心中的绿水青山、村居家园、窑柴山林、溪流农田,生动地描绘了蛟潭礼芳的美好图景及乡村风貌,表达了真挚且热烈的“申遗梦”。孩子们创作的窑柴炭画作品已展出在景德镇礼芳村《礼芳窑柴记——一步人与山水的交响》的展览活动中。
描述
景德镇蛟潭 《窑柴炭画--助力申遗》乡童趣绘活动
描述
在礼芳村,我们通过艺术介入来激活乡村,原本用作陶瓷燃料的松木,景德镇艺术家使用它们为礼芳村制作艺术品,用大地艺术传承窑柴文化、激活乡村景观。
艺术家创作大地艺术传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乡导赏
City & Country Walks
在景德镇瓷业遗产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期间,由瓷业博物志团队及景德镇市申遗办支持下,贺鼎博士、杨兆凯领衔,谷雨欣、蒋思玮博士引导,乔钰博士、武威博士、白光华副研究员等学者共同参与的“Country walk”乡村漫步活动在景德镇浮梁乡村数次开展。活动聚焦于景德镇浮梁地区原料与燃料的生产供应系统,每月一至两次对景德镇浮梁地区传统村落及文物遗存展开细致的巡查与调研。随着“Country walk”乡村漫步活动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漫步者与研究者加入进来,为景德镇浮梁地区瓷业乡土聚落的研究、保护与弘扬添砖加瓦、拾柴添薪。
描述
景德镇“Country walk”乡村漫步活动
从2022年至今,瓷业博物志团队基于对景德镇老城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及其建筑历史功能格局与周边广大乡村区域之间联系的研究,联合建筑历史学、测绘学、建筑学等多学科领域专家同当地街道社区单位,对御窑厂周边再胜弄、瓷器街、桂花弄、中华南路等多个社区上百栋建筑开展了“City walk”城市漫步调研测绘活动共60余次。活动期间团队围绕老城区瓷业生产、贸易、运输等主要功能对城区历史建筑进行了分类、走访与考察,并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分别选取了泗王庙、清真寺等极具典型特征与突出价值的38栋建筑展开了细致的测绘与点云扫描工作,为后续的修缮勘察和建筑的日常风险巡查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
描述
景德镇“City walk”城市遗产漫步活动